我校牵手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讲好中国故事

浏览:19



“制扇艺术在中国源远流长,商代即已出现以长尾雉鸡羽毛制成的羽毛扇。在汉语中,‘扇’和‘善’谐音,扇,寓意着善良、与人为善、善行善德,因此自古扇文化与善文化便联系在一起。折扇不仅是消暑引凉风的好物,更是古代文人们的‘怀袖雅物’。一扇在手,开合之间,书卷气满满。”近日,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公众号在推文《王星记扇》里这样介绍中国的“扇”文化。

   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公众号是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派驻保加利亚索非亚的官方机构,由国家文旅部和宁波市政府共同建设,通过举办高水平的艺术表演、文化展览、学术研讨、文学译介、文化体验等活动,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,促进中保文化交流与合作。而我校作为宁波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积极参与者,在201911月,外语学院成立了“保加利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”,致力于开展保加利亚国家文化与智库研究。

在此背景下,今年11月,两“中心”确定合作,由“保加利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”为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公众号运营提供定主题、写推文、排版等全方面的支持。111日,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公众号推出“保加利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”接手后的首篇推文——《柿子红透的季节,连空气都是甜的》,以中、保两国文字介绍中国宁波的柿子,以“柿子”为开篇,表达的不仅是一道舌尖上的美味,更是一份对双方合作的祝福和期望,愿“柿柿”如意,喜“柿”连连。

为了讲好中国故事,我校运营团队很忙碌,但也感到成就满满。团队成员郑若溪同学表示:“很荣幸参加这项有意义的活动,这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也使我意识到文化交流的力量所在。”我校“保加利亚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”负责人毛艳华老师表示,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公众号运营项目是外语学院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助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,也为深化保加利亚国别与区域研究提供良好契机,为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贡献力量。

来自保加利亚的Калинка Манолова是“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”公众号的头号粉丝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。她表示每天打开公众号浏览推文已成为习惯,详实的内容、精美的图片,让她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。“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哲学,每次会把阅读到的一些智慧语录教给我的孩子们。我也非常喜欢中国的山水风景,美景图片我都会分享给我的朋友们。中国真的给我太多的惊喜,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一趟中国。” Калинка Манолова开心地说道。Калинка Манолова代表了在保加利亚每一位喜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。“这正是我们创建这个公众号的初衷,通过云端课堂、云游中国、艺术中国、味道中国、非遗中国等各类栏目,向世界传递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”,保加利亚方负责人项芳丽表示,和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的合作,不仅是为了讲好中国故事,更是为了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。

通过“一带一路”“文化走出去”“命运共同体”等政策和理念的深度推进,越来越多国际友人被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,纷纷追寻“外国人心中的中国梦”。外语学院也将坚守这份初心和使命,不断开拓中国文化传播新视角,努力打造优秀中国文化艺术展示平台,进一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