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一,浙江万里学院生物科技132班的学生,在暑假期间,他带着自己的优秀作品《Dmrt1基因在红耳龟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中的作用研究》进入内蒙古大学,并以优异的答辩能力和扎实的实验能力在“内蒙古大学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赛中获一等奖。
张一,他是课后驰骋在球场上的阳光男孩,他是周末和朋友一起沉浸在游戏世界的爱玩男孩,他是会劳逸结合的“间歇性”学霸男孩,时而认真努力拼搏,时而让紧绷的弦松一松。秉承乐观态度的他,不同于很多在校园里迷茫的男孩,他一直都有着自己明确的目标,明白自己想要什么,明白要去争取什么,松弛有度。他说:“很多人会选择随波逐流,但我不想,我想争取让自己变成‘少数人’。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式不尽相同,劳逸结合,是最适合我的方式,该学习的时候能静下心来,才会有所收获。”怀揣着自己梦想的张一,在大二下半学期就开始常常出现在实验室中,最初只是学学技术,看着研究生学长如何操作,大二暑假才开始动手和实际操作,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之旅。
2016年8月14日“内蒙古大学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在呼和浩特市圆满落下帷幕。张一团队选择了“Dmrt1基因在红耳龟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中的作用研究”这个课题。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必然少不了辛苦的付出,张一为了这次比赛准备了很久,大二暑假以及开学后的一个月,都在实验室里进行试验。其中比赛时用到的红耳龟受精卵采自于湖南汉寿,采集时间需要控制在12小时之内,实验材料都是空运过来的,而平时实验中用到的都是葛楚天老师亲自去采购的。可以说这个参加比赛的实验成果是历时一年辛苦所得。回忆起比赛时,张一说:“这次比赛算是我的一个成长吧,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进行比赛,这不同于在省内的竞赛,我的竞争对手不乏浙江大学,复旦大学的优秀学子,在初赛中,有些超时,表现的不尽如人意,但最终以小组第四的成绩惊险进入决赛,最后在决赛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开心,也给了我很多信心。”
在决赛中取得总分排名第一的好成绩与张一的努力分不开,也与张一一起并肩作战的张辉皇同学、葛楚天老师以及团队的其他成员的努力分不开。张一说:“没有每一个成员的实验成果加起来也是不会获得这个奖的。我只是把所有实验成果汇总用讲故事一样的方法讲给评委听。葛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开始到最后实验的结束,论文的发表,他都是我们的路标,去年参加省竞赛的时候。他半夜还在给我准备答辩的材料和题目。葛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,十分幸运能在他的指导下做实验,单凭我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整个实验的。”
前方的路,总是光明而宽广的,它总是迎接着每一个想要前行的人,张一在前进的路上,永不停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