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跑中的筑梦者

浏览:666

    ――访文传学院优秀毕业生朱哲颖

    “随风飞翔有梦做翅膀,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。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,也会有默契的目光。”这首《奔跑》是朱哲颖很喜欢的一首歌,她说:“我们是意气风发的当代大学生,就应该像歌里唱得那样勇敢追梦。”大学四年,她一直为自己的新闻理想而努力,现如今她在多封录取通知书中选取了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深造,去继续追寻她心中的梦想。

    校内校外的活跃分子

    来自浙江义乌的朱哲颖从小爱好广泛,撰稿、主持、游泳、演讲、古筝,样样都行。大学四年,她也很少让自己闲下来,曾担任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会副主席、“万里青梅”CEO、《浙江万里学院体育报》副主编、宁波广播电台听评员、奥迪绿色驾驶菁英训练营浙大站大学生记者、《浙江万里学院报》记者。对于自己做过的这么多工作,朱哲颖笑着说:“这些校园实践,使我的专业能力不断加强,也充实了我的生活,带给我很多快乐。”

    假期她还相继在义乌商报社机动部、宁波市环保局网宣部展开自己的实习工作。“我始终相信,在真正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认识到了就一定要去完善它。”

    梦想不是说说而已

    当记者问道:“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忙?”朱哲颖的回答简单明了:“自己喜欢就去做了。”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她付出数不清的汗水和努力的万里青梅专业社团,参加这个社团不仅让她迅速成长还影响了她研究生专业的选择,“在青梅工作使我对新媒体有了更深的了解,所以就选择了新媒体方向考研,加上英国的传媒事业比较发达,所以就确立了去英国深造。”

    “万里青梅”是万里学院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关于校园交友、外卖、校园信息发布的APP。全国包括浙江大学在内的几百所高校都在运营。最开始她在万里新鲜事板块写新闻,从开始负责一个栏目到后来需同时打理十来个栏目,她承担的工作量非常大。新闻需要亲自去采写,频率高,更新压力大,这对于一个大二的学生来说挑战很大。

    “自己在做的过程中也经常感到困扰,很多时候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,每天知识输出的话灵感就会枯竭,所以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书,所以我很喜欢待在图书馆看书。”大二大三的她除了工作,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,看看新闻专业的书籍和一些课外书,促使自己对新闻专业进行更深的思考。

    在青梅社团工作期间,熬夜到通宵对于朱哲颖来说是家常便饭。因为怕别人对自己失望,她经常熬夜改稿子,改了二稿三稿,不满意则继续改,有时候半夜3点灵光一现有了更好的想法,她也会马上下床修改,改到自己满意才敢发出去。

    有的时候新闻发晚了社团指导老师也会找她谈话:“用户已经习惯每天这个时间点去浏览,今天消息发晚了看似是小事,但是事实上会损失很多用户。”老师的督促和指导让朱哲颖不断进步,“我现在的一些专业理念都是老师慢慢灌输给我的,我意识到必须要发出最新鲜的新闻才能吸引用户。”就这样,朱哲颖用心地经营着这个平台,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地调整自己。

    但“万里青梅”APP要想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和使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面对寥寥无几的用户,她常常静心思考原因,并不断加以改进,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她会策划各种活动,通过赠送奖品吸引大家加入。她甚至还做了用户调查分析数据,根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反馈不断地去改善。通过不懈努力,最终青梅的受众量在朱哲颖的手中从几十名上升到了两三千。

   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

    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这是她回首大学四年,第一句回响在脑海的话语。大学就应该要大大地学,打从进入万里校门的第一天起她就设立了目标,要用四年时间丰富自己,提高自己,绝不浑浑噩噩。不管是在浙江万里学院报做记者时为了争取到采访机会不懈努力,还是假期一个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单位毛遂自荐申请实习机会,她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最初的梦想。

    社团活动忙碌但她也没有落下基础的学习,年年都会囊括很多奖项,“三好学生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等。她还经常虚心请教老师,老师的意见常常会让她豁然开朗。“因为我做的很多的实践活动都是和专业相关的,对于专业的学习有很大的提高,包括新闻采写,新闻评论,一些相关软件的操作,能力都是在实践工作中慢慢累积的。”